Skip to main content

开放式系统互联(OSI)模型

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(英语: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,缩写:OSI;简称为 OSI 模型)是一种概念模型,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,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。定义于 ISO/IEC 7498-1。是当前人类文明的互联网基本模型。

层次划分#

根据建议 X.200,OSI 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,标有 1 ~ 7,第 1 层在底部。 现“OSI/RM”是英文“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”的缩写。

第 7 层 应用层#

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计的接口,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。例如:HTTP、HTTPS、FTP、Telnet、SSH、SMTP、POP3 等。查看更多

第 6 层 表示层#

该层被弃用。应用层的 HTTP、FTP、Telnet 等协议有类似的功能。传输层的 TLS/SSL 也有类似功能。

第 5 层 会话层#

该层被弃用。应用层的 HTTP、RPC、SDP、RTCP 等协议有类似的功能。

第 4 层 传输层#

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把传输表头(TH)加至数据以形成数据包。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。例如:传输控制协议(TCP(T/TCP · Fast Open),UDP,DCCP,SCTP,RSVP,PPTP,TLS/SSL 等。查看更多

第 3 层 网络层#

网络层(Network Layer)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,将网络表头(NH)加至数据包,以形成分组。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资料。例如:互联网协议(IP v4-v6)等。查看更多

第 2 层 数据链路层#

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负责网络寻址、错误侦测和改错。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,会形成信息框(Data Frame)。数据链表头(DLH)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。数据链表尾(DLT)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。例如以太网、无线局域网(Wi-Fi)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(GPRS)等。

分为两个子层:逻辑链路控制(logical link control,LLC)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(Media access control,MAC)子层。查看更多

第 1 层 物理层#

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在局部局域网上发送数据帧(Data Frame),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。包括了针脚、电压、线缆规范、集线器、中继器、网卡、主机接口卡等。查看更多

参考#